党的十八大以来,改革已成为最鲜明的时代特征。作为司法改革中备受瞩目的“试验田”,最高人民法院巡回法庭已走过三年的辉煌发展历程。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坚持全面深化改革的明确宣示。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一步深化巡回法庭改革,激励法官更好履职、更多创新,本报今日推出“‘试验田’‘排头兵’——聚焦最高法巡回法庭”系列报道,全面记述巡回法庭三年来在司法改革、案件审判、司法为民、服务大局等各方面取得的喜人成效,生动展示新时代改革大潮中涌现出的先进集体和个人风采,让人民群众感受公平正义,增强司法改革认同,推动新时代巡回法庭改革进一步走向纵深。
三年前,元旦过后,47岁的董华法官告别了位于北京的最高人民法院本部。等着她的,是千里之外一段崭新而火热的法官生涯。
董华有些激动,她将成为亲历和推动这一轮司法改革的人。
就在董华启程的三个月前,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胜利闭幕,明确提出最高人民法院设立巡回法庭。一个月后,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审议通过《最高人民法院设立巡回法庭试点方案》。
从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结束到最高人民法院第一、第二巡回法庭挂牌,仅仅三个多月时间,创造了新设司法机构的“中国速度”。
改革蹄疾步稳,渐入佳境。两年后,最高人民法院巡回法庭“华丽”扩容,完成了巡回法庭总布局。
春华秋实,三年有成。作为司法改革的“试验田”,最高人民法院巡回法庭的生动实践,奏响了属于这个伟大时代的历史最强音,为中国司法史书写了浓墨重彩的华章。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从第一、第二巡回法庭试点“开张”,到完成巡回法庭总布局,巡回法庭实现了审判机关重心下移、就地化解纠纷、方便当事人诉讼的设立初衷
时空的坐标上,总有一些时刻值得铭记。
2015年1月28日,广东省深圳市红岭中路上,迎来了一个新的司法机构——最高人民法院第一巡回法庭。
深圳这块改革热土,再次见证了一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改革“破冰”。
三天后,在银装素裹的东北,最高人民法院第二巡回法庭在沈阳挂牌。
最高人民法院设立巡回法庭,审理跨行政区划重大行政和民商事案件,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确立的一项重大决策。
两个巡回法庭成立以来,在推动审判重心下移、保障跨行政区划案件裁判公正、方便人民群众诉讼方面取得积极成效,成为展示我国司法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成果的重要窗口。
香港特区终审法院首席法官马道立等前来参访后,对内地司法改革成效给予高度评价,对内地法官在庭审中表现出来的职业素养和专业能力表示由衷钦佩。
最高人民法院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徐家新表示:“实践证明,中央关于最高人民法院设立巡回法庭的决策是正确的。”
巡回法庭制度的探索“试水”成功,接下来的考题是:如何扩大成效的辐射面,方便更多的群众接近司法、参与诉讼?
从2016年初,最高人民法院即着手研究增设巡回法庭工作。从国家整体战略到地方发展特色,从地理位置到区域面积,从人口数量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每一次论证都事无巨细,每一项指标都反复斟酌。��下转第四版
��上接第一版
水到渠自成。2016年11月1日,中央深改组第二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最高人民法院增设巡回法庭的请示》,批准最高人民法院在重庆市、西安市、南京市、郑州市增设巡回法庭。
增设后,最高人民法院巡回法庭由2个增加到6个,巡回法庭管辖的省区市由6个扩大到26个,实现了管辖范围全覆盖。
从决策于中央深改组的文件部署,到密集筹建继而精彩亮相,四家巡回法庭的增设只用了短短58天时间,再次刷新了司法改革的“中国速度”。
不忘初心行致远。步入快车道的司法改革,开启了更加宽广的新航程。
精耕细作,匠心筑梦——作为司法改革的前沿阵地,巡回法庭就是要在改革的“试验田”上精耕细作,以匠心待初心,撸起袖子加油干
志不求易,事不避难。
“面临改革大潮,我们要做改革的弄潮儿。”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激荡人心。
作为司法改革的“排头兵”,巡回法庭要实实在在地破难题、探新路、做示范。
董华幸运地成为二巡的首批主审法官,她发现巡回法庭不设固定合议庭和固定审判长。从案件分配开始,就由电脑随机分配,合议庭随机组成,由承办法官担任审判长并自行签发裁判文书,庭长、副庭长仅在自己承办或参加合议庭担任审判长的情况下才审核签发裁判文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