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 示:董梦杭,2008年,毕业于重庆大学文学与新闻传媒学院,现为该校国际新闻专业研究生。2009年9月,董梦杭受台湾中央大学之邀,在该校法律与政府研究所做研习生半年,她是大陆赴该台湾中央大学研习的第一位研究生。
(之一)超赞台湾小吃
忘不了穿汗衫的台湾阿伯捞起透彻的油豆腐的香气;忘不了清凉的啜冰滑入口中的那份痛快感;忘不了用“碗底朝天”来回报老板的真宗台湾牛肉面;也忘不了“鸡排老爹”那个每天夜里十一点钟非吃不开让人垂涎欲滴的炸鸡排……。
台湾的城市里几乎三步一小吃店、五步一大餐厅,从北方口味的烤鸭、熏鸡、涮羊肉、溜鱼片、青椒炒牛肉、干贝萝卜球……,到南方口味的樟茶鸭、盐焗鸡、蜜汁火腿、爆炒虾仁、干烧茄子、麻婆豆腐……,可说是应有尽有。不仅如此,还有很多在大陆没有的地道的名特小吃,但要想吃到最正宗的还是要去夜市大饱口福。
记得到台湾的第一天晚上,便拉着同学一溜烟冲到夜市去了。还真是百闻不如一见,只见每家小吃摊前都挤满了人,人山人海、水泄不通,往前挪动的人流每个人不但手里大包小包,嘴里还塞着美食,满足之情溢于言表。我也不例外,一到夜市马上被让人垂涎的小吃俘获了,几乎是见到就买,买到就往嘴里塞。即使这样,两只手也是提满了袋子,等从夜市出来的时候已经撑的快走不动了。
从那以后完全被夜市里的小吃给迷住了。在台半年时间,几乎每个周末都去不同的夜市。算下来已经从北端的基隆庙口夜市吃到了台南的花园夜市,也算半个夜市达人了。像士林夜市的郭葱油饼、十全排骨、蚵仔煎,家传三代的吉利红烧鳗羹、呛辣有劲的忠诚号生炒三鲜、豪大大鸡排;庙口夜市的一口香香肠、花枝天妇罗、鲁肉饭、肉羹汤、盐酥鸡;逢甲夜市的逢甲四合一、可丽饼、胡椒饼及懒人虾……都让人留恋往返。对了,还有超级香甜的安平豆花、百年传承的古早味冬瓜茶、正宗的鳝鱼意面、无与伦比的炸弹饼、吃两碗都不够的碗粿,以及香浓滑鲜的奶水内陷、酥脆可口黄金脆皮的赤嵌棺材板……,每一种都不禁让人大呼过瘾。
不过,如果您垂涎台湾小吃,又没有太多时间,倒可以选择性的去几个:台北的“士林夜市”比较大,小吃多,是夜市的首选;基隆的庙口夜市,随便走进一家都是30-40年的老店,让你饱享正宗美味;台中的“逢甲夜市”,超便宜又好吃,无论什么时候过去总是供不应求;另外,如果去台南,一定不要放过“花园夜市”,好逛又好吃,它曾一举夺得“台湾十大夜市网络票选” 的冠军,可见其人气之旺。但花园夜市可不是每天开放,只有在周四、五、六才有,所以可一定要把时间算准了。
(之二)第一次吃甜豆花
天空飘着鹅毛大雪,一碗白豆花,几张桌子,边吃边吸气,妈妈边给孩子擦汗边说:“慢点,看把你辣的”。这是我对豆花的全部印象。在我的记忆中,豆花从来都是“咸”的、“辣”的,直到那天……。
那是我到台湾的第二个傍晚,去图书馆看书回来发现书桌上多了一杯“布丁”,下面压着一张字条“小呆留言:亲爱的,豆花请你吃。”“这是豆花?”因为在我的记忆里,豆花从来都是浇了辣椒油上去的红色,而不是像布丁一样白白净净、嫩嫩滑滑,上面还浇了很多诸如红豆、珍珠以及西米露等配料。尝了一口,没想到竟然是甜的!实在没办法把眼前的“豆花”和记忆中的联系起来,越想越不对劲,一时间竟难以咽下去了。但同学的盛情,这豆花是一定要吃的。后来,舀一口豆花便在心里默念咒语总算才吃下去了:“这不是豆花,这是布丁;这不是豆花,这是好吃的甜布丁。”
第二天,我把自己这次吃豆花的囧态告诉给了台湾同学,她们眼睛瞪得溜圆把我盯着,惊讶的不得了。惊讶的不是我的反应,而是她们从没想到过世上竟然有咸的、辣的豆花。就像我从没想过还有甜豆花一样。不过,现在自己已经无数次吃甜的豆花了,而且对它已经有点迷恋了。不过每一家都有不一样的口味,但个人认为最好吃的还要属台中的“蔡家豆花”以及台南的“安平豆花”。据说,这两家店的老板都是采用祖传秘方的糖水,纯手工制成,他们两家的豆花比其它家更加滑顺、香嫩可口。所以,无论是朋友抑或同学回台中、台南的老家,总免不了托她们帮我带一杯回来解解馋。
(之三)十里难觅垃圾箱
在台湾中央大学,傍晚六点四十五,本来非常安静的宿舍楼总会一下子变得热闹起来,有端着盒子的,有提着袋子的,还有抱着大纸箱的。这不是在搞活动,也不是在促销,而是垃圾车来了。可别小看这垃圾车,如果错过了,而恰好有不能存放的垃圾,尤其是怕臭掉的食物残余,那你就惨了。
我就经历了一次。一天周六傍晚,朋友来看我,朋友见面总是难舍难分,有着聊不完的话。即使垃圾车不停地在楼下“唱歌”我也没理会,因为已“成竹在胸”,我知道学校餐厅有个食物残余处理筒。朋友走了,我拿着便当盒的残余径直往餐厅走。没想到,等待我的却是餐厅的大锁。因为时间太晚了,餐厅关门了。但无论如何是不能拿着食物残余回宿舍的。因为第二天是周日,垃圾车周日休息,这就意味着我的食物残余在宿舍会多放上整整两天时间,不臭掉才怪。心想,附近肯定有垃圾箱,偌大的校园肯定很多垃圾箱。然而让我没想到的是,从餐厅到行政楼,从图书馆到太空遥测中心,从地球科学学院到男生九社……,把校园前前后后左左右右绕了个遍,就是找不到垃圾箱的踪影。虽然已经筋疲力尽了,但咬咬牙,还是朝学校外面奔去了。可没想到,即使快到了闹市区,依然没见垃圾箱的踪影。此时的我已经完全没有回来的力气了,爬上了辆的士回来了。
到了宿舍,把我的经历告诉给了台湾的室友,她们笑的前仰后合,说由于台湾倡导环保,所以垃圾箱很少。别说今天走了十里路,即使走上二十里路很可能也遇不上一个垃圾箱。听了这话,半天喘不过气来,真有一种想哭的冲动。不过,从那以后总算搞明白了:在台湾,找个垃圾箱就像中奖一样难。大家会将自己的生活垃圾自行处理好,分放在不同的袋子或者盒子里,等垃圾车开到自己门前的时候再送上垃圾车。不仅要将垃圾按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铁制品以及食物的储余等分类处理,还要将吃剩的便当用塑料袋包好,并且把便当盒清洗干净,之后才能放到可回收垃圾堆中。不过,我还是头一遭见识到要把扔掉的便当盒当作碗一样来刷洗。
(之四)槟榔西施
槟榔西施身材火辣、浓妆艳抹,上衣开胸很低,下衣超短……。这是我对槟榔西施的第一印象。据说店家为了招揽生意,特意请一些漂亮又穿着火辣的女孩卖槟榔。
台湾同学告诉我,最容易见到槟榔西施的地方是交流道口,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高速路口。因为现在槟榔的最主要消费群体是卡车司机。它可以提神,而且吃起来上瘾,这使槟榔成为卡车司机的必备之物。槟榔西施们往往穿着火辣,当司机停车的时候,他们往往弯下腰靠在车窗上和司机搭讪,超低的开胸上衣使双乳更多的暴露,以此招揽顾客。
由于中央大学离交流道口很近,所以很容易见到槟榔西施。这些“西施”们坐在透明落地窗后面的吧台上,浓妆艳抹,穿着暴露,很是火辣。一到晚上,女孩们往往将腿高高翘起,或化妆、或看杂志。店内明亮的灯光,无疑使女孩的美好身材几乎全部暴露在过往的车辆行人的视线之下。
槟榔西施虽好看,但吃槟榔可不是那么好看。刚到台湾时总想买几颗回来尝尝,可朋友坚决制止,说吃完槟榔会很恐怖,嘴会像刚喝完血一样红,而牙则会变黄变黑。
一次在公交车上,看到一个满嘴是“血”的男子上来,把我吓了个半死。原来那人刚刚吃过槟榔。从那以后,再没有买槟榔试试看的想法了。
但并不是所有卖槟榔的店都会有槟榔西施坐阵,有些槟榔店就是些相貌平常的女子,甚至会是一些阿姨级的妇人,甚至还有男“西施”。而店面也并都是有落地窗,有些就像窝棚,很是简陋。
事实上,台湾人对于槟榔西施的存在是有争议的,有人认为不雅,有人则认为养眼。2002年桃园县政府曾颁布“三不”禁令,即“不露胸,不漏肚,不漏臀”,由此也引发了轰轰烈烈的抗议,指责县府是在道德歧视、违反人权。
不管谁是谁非,槟榔西施的确已经成为槟榔文化密不可分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台湾文化的一个独特景观。
(之五)请别叫我“外籍新娘”
“你是外籍新娘吗?看起来很有文化呀。”每次去逛街总会有人这样问。而每当这时,我也总会条件反射地强调“我是过来读书的!不是外籍新娘!”
在台湾有很多“外籍新娘”,主要以东南亚国家的女性为主。由于外貌特征上无太大差异,而说话语调又和当地人不一样,使得我出去逛街时经常被店家误以为是“外籍新娘”。
我感觉,人们看“外籍新娘”往往带有原罪般的有色眼光,这个词似乎是一种歧视性的称呼,它代表了没有文化、没有经济能力、生活能力的非台湾地区身份的女性。很多人嫁过来台湾,都是为了改善自己家庭经济条件出发的。
同学说,在比较乡下的街头,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广告:“20万包娶越南新娘。四大保证:1、保证处女;2、三个月内娶回;3、绝不加价;4、一年内跑掉,陪一位。”简直让人触目惊心。
我认识一位在饮料店里打工的越南外籍新娘,虽长得不是特别出众,但能干又勤快。她说自己过来3年了,是丈夫通过中介把自己娶过来的。她不住在家里,而是住在饮料店,因为丈夫对她并不好。
事实上,“外籍新娘”到了台湾的新家庭之后,会有两种遭遇,一种由于丈夫和婆家比较珍惜得来不易的感情,会过得不错;而另一种,由于婆家存有“老婆是花大把钱"买"来的”心理,从而往往导致婚姻悲剧的产生。
真心祝福所有“外籍新娘”都能幸福、快乐!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张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