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经学校文化委员会2011年第二次会议研究讨论,并经2011年第十二次校长办公会研究通过,山东大学公布了办学宗旨、办学目标、校训、校风、校歌、主色调。内容如下:
山东大学办学宗旨:为天下储人才 为国家图富强
“为天下储人才,为国家图富强”,源自1901年山东大学创办时的《山东大学堂章程》第三章第八节:“公家设立学堂,是为天下储人才,非为诸生谋进取;诸生来堂肄业,是为国家图富强,非为一己利身家。庶几所志者闳,而所成就者亦大,行之既久,非独可与各国学堂媲美,且骎骎乎复古学校之旧矣。”
这段话充分体现了山东大学的“天下观”和“国强观”,体现了山大人的胸襟和气魄,体现了山东大学自创办以来就具有的争创世界一流水平、担负民族复兴使命的追求。110年来,山东大学正是以此为办学理念,把学校的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为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山东大学办学目标:建成世界一流大学
2010年8月22日,在威海召开的暑期工作会议上,学校根据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紧密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明确提出了新的发展目标:再用十年左右的时间,也就是在山东大学建校120周年时初步建成世界一流大学。这是一个崭新的目标和全新的起点,显示了山大人的自信与雄心。这个办学目标与山东大学建校之初所制定章程的内容一脉相承。经过广泛的讨论,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办学目标已经得到学校师生员工的普遍认同。
山东大学校训:学无止境 气有浩然
“学无止境”可以参考清人方东树《昭昧詹言•通论五古》:“学无止境,道无终极。”此处的“学”,不仅仅是指知识和技能的追求,更包含了道德情操和精神境界的追求。
“气有浩然”出自《孟子•公孙丑》:“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所谓浩然之气,就是大义大德造就的一身正气,体现了孟子所指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高尚品格。
校训“学无止境,气有浩然”,是以永不满足的执着精神激励广大师生在学术和人生的历程中勇于登攀,不断追求文化知识、技术能力、人文素养和道德情操的完美境界。“学无止境,气有浩然”较之于此前所使用的“气有浩然,学无止境”,更加体现了价值取向,更加符合音韵平仄的要求,更加琅琅上口。
山东大学校风:崇实求新
“崇实”是山东大学一贯的追求和山大人的基本特征。山东大学是近代中国最早按章程办学的高等学校,在创办时就注重实际、务求实效。1901年的《山东大学堂章程》第一章第一节明确提出:“实事求是,力戒虚浮”;第一章第七节明确提出:“大学堂首贵崇实”。
“求新”出自《礼记•大学》:“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求新就是要与时俱进,发展社会文明,引领时代潮流,从而体现大学的本质特征。
“崇实求新”作为校风,集中体现了山大人“朴实、扎实、务实”等品格和不断追求创新的风貌。
山东大学校歌:
山东大学校歌
词/成仿吾原作 集体修改
曲/郑律成
东临黄海,南望泰山,
这里是我们追求真理的乐园。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薪火传,学子要与前贤比肩。
为天下储人才,放眼五洲;
为国家图富强,求索万年。
要志向远大,气养浩然;
学无止境,不畏登攀。
奋斗啊,奋斗啊,为了中华民族崛起;
奋斗啊,奋斗啊,为了人类美好明天。
我们是崇实与求新的朝气勃发的青年!
《山东大学校歌》,创作于1962年10月,由时任山东大学校长、党委书记的成仿吾作词,著名作曲家郑律成谱曲。为适应社会发展和新时代要求,以及山东大学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办学目标的需要,从2011年6月开始,学校文化委员会多次聘请专家学者对校歌歌词进行了集体修改。修改的歌词体现了学校的自然地理和人文环境,体现了学校深厚的文化积淀、悠久的办学历史,体现了办学宗旨、校训和校风,蕴含了山大人的道德理想、学术人格和历史责任,展现出山大人开拓创新、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歌词形式上参照原歌词语言风格和结构,对应原曲谱的旋律特征,适宜铭记和传唱,有利于鼓舞广大师生勤奋学习、努力工作,为创建世界一流大学而奋斗。
山东大学主色调:山大红
“山大红”色值为:C26、M100、Y100、K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