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消息十三五期间,攀枝花学院始终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承文化育人新理念,探索思想文化工作新举措,筑牢师生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凝聚转型发展的智慧和力量,提交了思想文化工作的出彩答卷。
明晰铸魂筑梦根本任务,思想政治引领坚定有力
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是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举措,也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内在要求。学校党委坚持定期研究和部署思想政治工作,建立了思想政治工作协作常态机制和全员参与机制,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职能部门组织协调、全校各单位积极参与的工作格局。出台了《中共攀枝花学院委员会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文件,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成立了党委教师工作部,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深入推进。成立了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与研究不断深化。
坚持用好三大学习平台,深入学习贯彻新思想、新理念,实现了领导班子、党员干部、师生学习教育全覆盖。每年初制定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计划,组织开展了校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64次,形成了一批高质量的理论学习成果。坚持间周一次的教职工政治学习制度和每月一次的“党员学习日”制度, 统筹安排教职政治学习99次、党员学习日活动52次,师生的思想道德素养不断提升。用好“明德讲堂”,邀请校外哲学社会科学名师大家来校讲学近20次,宣传阐释了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的科学内涵。青年学子通过“木棉青年理论社”等平台,迅速成长为理论学习骨干,成为新时代思想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忠实践行者。
邀请参加全国思政课座谈会的阎钢教授到校宣讲
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
抓牢主阵地,办好立德树人关键课程。建立了党委书记、校长带头抓思政课机制,校院两级党政领导坚持讲授《形势与政策》课。出台了《攀枝花学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实施意见》《攀枝花学院关于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文件,成立了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学院),积极探索思政课主渠道改革,利用理论课堂、实践课堂和网络课堂积极开展理论教学。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等四门主干课程全部纳入学校混合式教学改革试点课程并顺利通过验收。2019年“共和国三线建设历史与文化考察团队”获得全国、全省大中专学生社会实践“优秀团队”。将三线建设文化有机融入思政教育主渠道,开发了“传承红色基因:三线建设艰苦创业体验式教学虚拟仿真实践项目”,编写出版《三线建设历史与文化》等多部文化通识类著作。开设三线建设文化和精神的传承的素质选修课2门,覆盖学生5000多人次。在超星学银平台开设“共和国三线建设的前世今生”网络在线慕课,覆盖了1000多名党政干部和6000多名大学生。学校“三线建设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案例被省教育厅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育人精品项目推荐到教育部。
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启动“课程思政化”改革试点,积极开展课程思政示范项目建设,将“课程思政”纳入“教学单位教学工作目标绩效考核业务指标体系”,立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40门。
集体备课
思政课“理论
+
实践”教学模式(图为学生团队获全国大中专社会实践优秀团队)
以理论探索和应用研讨为加持,开展思政文化专项研究课题研究37项,为地方发展、意识形态发展等提供了智力支撑。充分联合马克思主义研究团队和校社科联的作用,组织多学科、跨领域的协同探讨,积极服务学校和地方发展需要,打造了各级各类社科研究平台6个,获国家社科类项目立项3项、省部级社科类项目53项,建设了两批社科科研创新团队20个,服务攀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研究立项223项。
扎实推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建设,将其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充分利用重大节日、重要节点、重要活动,红歌传唱、中华经典诵读、“我们的节日”、志愿服务等活动常态化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不断深化。学校志愿服务支队荣获四川省优秀志愿者称号1人,市优秀志愿服务组织2个,市优秀志愿服务项目1项,市优秀志愿者称号5人。 “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成果突出,学院团委被评为2019年国家、省“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优秀单位”。
中宣部“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活动进校园
校地共建文明社区
明晰以文化人根本路径,校园文化活力充分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