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致富,先修路。”这句耳熟能详的话点明了交通对于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但这句话,其实只说对了一半。路修好了,没有后期持续的维护保养和紧急情况下的应对措施,依然会影响经济的发展。对于那些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特殊的地区,公路的日常养护和应急保通更加重要和艰难。护路养路、应急保通更像是一场永远停不了的战斗。这一切,都是江城公路分局要面对的。
思想教育凝聚精神合力
普洱市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位于云南省南部,因为李仙江、曼老江、勐野江三江环绕而名“江城”。江城的边境线长达183公里,是云南省唯一与老挝,越南两国相接的县城,素有“一城连三国”的美称。江城拥有一个国家级口岸,三个边境通道。同时,江城也是普洱、红河、西双版纳三个州市的结合部,与绿春县、景洪市、勐腊县、思茅区、宁洱县、墨江县接壤,具有“一县接三州市六县(区)”的特点,独特的区位使得道路的通畅对于地方经济的发展更为重要。江城县境内民族众多,居住着汉、哈尼、彝、傣、瑶、拉祜等25个民族。
江城公路分局始建于1961年1月,其前身是江城公路养护段。2016年9月27日,更名为江城公路分局,隶属于普洱公路局,是一个集公路管理与养护为一体的社会公益一类事业单位,管理着江城县境内两条181.7公里的国道,目前共有职工272人,其中在职职工83人,退休职工189人,少数民族职工119人,占职工总数44%。职工中,有汉、哈尼、彝、白、傣、傈僳、纳西、拉祜、苗族等,是一个多民族团结共事,互爱、互助、砥砺前行的大家庭。
江城公路分局自成立以来,高度重视民族工作,切实把民族工作作为单位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严格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与法规,积极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学习和宣传教育。定期组织学习讨论活动,把民族政策法规、民族知识等相关内容制作成固定的宣传栏,在分局内部大力宣传,让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持久化、常态化,并且在内部图书室设立了专门的民族知识学习材料,方便干部职工随时查阅学习。
如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民族团结进步的思想,已经在江城公路分局从上到下形成了一股坚定的思想力量。
积极推进美丽公路建设
做好做精自身的本职工作是助力边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民族团结进步的必要条件。多年以来,江城公路分局不遗余力抓好江城县干线公路的养护与管理,突出预防性养护,日常性养护和应急保通,认真落实灾害应急预案,有效地保障了公路的安全畅通。此外,还因地制宜,积极推进江城美丽公路的建设,以“党员示范路”引领“美丽公路”,在江城县境内G227线、G219线创建了50公里的美丽公路。
创建路段上,路面平整干净,标识标牌清晰美观,周围花团锦簇,绿意盎然,所呈现的绿化美化成果,都是在普洱公路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江城县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及分局党员干部职工团结拼搏,共同努力,相互配合,共同完成的。从领导班子到普通职工,在实际工作中,注重公路沿线民族文化,民族特色的融入,各民族兄弟姐妹团结一致,奋力工作。努力化甘果,江城县美丽公路建设,获得了云南省公路局“美丽公路”创建的第一名。
脱贫攻坚显真情
江城公路分局在认真做好做精本职工作的同时,并没有忘记履行自身的社会责任。在脱贫攻坚的工作中,分局上下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思想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把脱贫攻坚工作作为重要的政治任务来抓,在先后挂钩扶贫江城农场和高地社区的过程中,不忘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切实履行帮扶单位责任,为农场和社区贫困户顺利脱贫贡献了力量。
江城农场是“十三五”重点扶持贫困农场之一。农场位于江城县整董镇,2015年末,农场有贫困家庭118户,贫困人口403人。高地社区成立于2016年5月,社区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05户366人,主要产业为茶叶、坚果、香蕉等。
自开展脱贫攻坚以来,江城公路分局成立了脱贫攻坚“挂包帮 转走访”工作领导小组,由党总支书记、局长任组长,相关副职领导任副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组成。2015年至2019年,分局累计派出3批次4名干部职工担任驻村队员,1名干部担任联络员。五年来,分局挂包干部共90批,近1350人次到农场和社区入户开展结对帮扶工作。分局挂包干部,团结一心,努力工作,有力的支持和推进了脱贫攻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