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年创文,圆梦今朝!
11月20日,云南景洪市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文明城市”称号,在全国县级市和县名单中排名第五十五,在云南省省市和县名单中排名第一。喜讯传来,全城沸腾。这是一份至高无上的荣誉,是54万多景洪人民的共同荣光。
13年的接续奋斗,傣乡大地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嬗变,城市面貌悄然“破茧成蝶”,绽放芳华。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显著提升。
13年的和衷共济,景洪市先后荣获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国家森林城市等荣誉称号,2017-2020年连续四年入选“中国西部百强县”,2019、2020年入围全国“两山”发展百强县,全力打造“全省投资环境最佳市”,对外竞争力、影响力、辐射力不断提升,为文明城市创建奠定了扎实基础。
矢志不渝 咬定青山不放松
回首来路,几多风雨,几多艰辛,几多收获,几多喜悦。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征程上,景洪市一直努力奋斗,执着追求,不断创造奇迹,向外界诠释了一座城市的文明温度、道德厚度和精神高度。
在创文中,景洪市始终明确“创建为民、利民惠民”的理念,坚持把利民惠民当成第一任务,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为先”,从加强环境治理到改善公共设施,从整治交通秩序到净化社会环境,从强化公共安全到完善社会保障,无不体现着浓浓的为民情怀。
在创文中,景洪市坚持把文明创建作为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的总载体、总抓手,作为“打造一流人居环境、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载体,坚持全面创建、全域创建、全民创建,齐抓共管、全面推进,真正让文明创建的成果惠及全市百姓。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非一日之功,景洪市自2007年启动“云南省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以来,就怀揣着一个关于文明傣乡的美好梦想,向着既定目标击鼓奋进,用实力实现了一个又一个突破,2011年、2014年荣获第二批、第三批“省级文明城市”称号。2018年2月,景洪市进入2018—2020年创建周期“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行列,更加增添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底气,“全市上下要齐心协力、奋力拼搏,举全市之力,背水一战、合力攻坚,确保一举创成全国文明城市。”2018年4月10日,在召开的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动员大会上,景洪市委书记应亥宗向全市人民发出号召,拉开了创文攻坚战的序幕,正式向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发起冲刺。
至此,景洪市委、市政府从顶层设计、从高处入眼、从基础着手,集全市之力、汇全民之智,担主阵之责、打主攻之仗,推动创建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开展。从2018年开始,景洪市连续三年召开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动员大会,“两个测评体系”学习培训会、“创文”工作专题会、“城市形象年”大讨论等百余次会议,州、市领导专题调研督查创文工作75次,调整了由市委书记和市长为“双指挥长”,下设5个专项组,建立健全“一周一销号、一周一考核”,“责任单位每周3次集中办公、市委宣传部部长每周2次调度、市长每周1次调度、市委书记随机调度”,“州、市(区)、街道、社区四级网格联动管理”等工作机制。2018年,景洪市还在是全省县级提名的十个城市里的倒数第三,2019年的成绩一跃至全省第二,至2020年提升到全省第一。景洪市以敢立潮头勇争先的担当与勇气完成了凤凰涅槃、蝶变花开。
共建共享 创建成果惠及万千百姓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
一组组鲜活的数据折射出惠民工程,一张张漂亮的成绩单展示新担当。
创文伊始,景洪市委、市政府就明确了“创建为民、创建利民、创建惠民”的理念。坚持以问题为导向,让创建成果惠及百姓民生。3年来,景洪市投入16.15亿元,为民生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让群众切实在文明城市创建过程中受益。
城市功能日趋完善。3年来,景洪市启动提升城市形象3年行动计划,有序推进6大类133个项目,统筹路网、水网、电网、互联网“四张网”,着力解决市政设施“硬伤”。启动国土空间规划和嘎洒、橄榄坝片区控规编制,实施原农垦医院、昆曼公司、铜矿、市政府、勐泐文化广场五大片区有机更新,江南第二水厂、第二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项目开工建设,燃气管网实现城区全覆盖。曲靖一中景洪学校、橄榄坝大桥等一批民生项目竣工投用,市六中建成招生,推动8所义务教育学校扩容改造。完成8个卫生院、54个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城市医联体和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建设纳入全国试点。城区提升改造公厕137座,公厕密度达到每平方公里4.2座。基本完成了15分钟生活圈建设。城区14个农贸市场有了质的提升。江北天顺农贸市场原来脏乱差严重,管理混乱,摊户及市民意见较大,曾有“天顺天顺天天不顺”的说法。如今的市场管理规范、宽敞明亮、亮照经营、秩序良好、卫生干净、诚信有礼,摊户和居民都赞不绝口:“天顺天顺天天顺。以文明城市创建为抓手,令“脏乱差”完成美丽蜕变的同时,也让文明之风吹进群众心田。